1月29日報道,“是我不好,伺候的不好,把他伺候走了……”1月21日,在秦皇島撫寧區(qū)臺營鎮(zhèn)馬家坊村,再次見到崔桂英老人,感覺她比一年多前又蒼老了許多,三兒子的病逝對她是個很大的打擊。2014年,秦皇島晚報曾對崔桂英老人悉心照顧兩個患病兒子的故事進行了報道,母親的不離不棄感動了眾多市民,也讓大家對母愛有了更多的感觸。
崔桂英和丈夫育有7子一女,丈夫早逝。幾個孩子先后成家,只有三兒子馬子儉和四兒子馬子春在十多歲時患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轉(zhuǎn)眼已數(shù)十年。圖為幾十年來,崔桂英老太太不離不棄,全身心的照料著兩個患重病的兒子。
守著3間破舊的瓦房、伺候著兩個病弱在床的兒子。幾十年來,家中所有的活兒只能崔桂英一個人干:拾柴、種菜、打糧食、洗衣做飯、上房曬苞米……她也由黑發(fā)變成了白發(fā)。圖為耕種時節(jié),92歲的崔桂英老太太拖著病弱的身體下地種玉米。
年齡越來越大,崔桂英的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能干的活兒越來越少,直到如今,再也無法下地干農(nóng)活……去年7月,馬子儉因病去世,她悲痛萬分,身體大不如前。圖為原本是頤養(yǎng)天年的崔桂英老太太,只能從相框里體味四世同堂的幸福。
有鄰居建議崔桂英去養(yǎng)老中心,但她放心不下四兒子,她想帶著兒子一起去養(yǎng)老中心,卻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圖為馬子春在母親牽手五十年后,依然感覺到母親那雙粗糙的手的溫暖。
這個冬天,崔桂英依舊舍不得燒炕,因為家里實在沒有什么經(jīng)濟來源,能省就省了。雖說子女不少,可有的關(guān)系處得不融洽,有的因身體原因有心無力,有的對老人的生活能給予一點幫助,給點錢,買點蔬菜、米油,但崔桂英自己舍不得,全都用在兒子身上了,平時大多數(shù)開銷都要靠患病兒子的低保費,可這錢每個季度才600多元,還不夠買藥的呢。
家里的炕只有每天做飯的時候熱一熱,人在屋子里說話都冒著哈氣。堂屋里到處透風,因為寒冷,自來水管凍住了,水缸、鍋灶都結(jié)了冰。用水,崔桂英要一個人到百米開外的水井去提,可她畢竟已94歲高齡……圖為先給兩個兒子盛好飯端給他們,崔桂英老太太最后才動筷子,默默的吃起來。
在堂屋的角落里,一小堆大白菜用破棉絮蓋著,“這都是我自己種的,這個冬天就全靠它了。”崔桂英咂巴著嘴說,“有點兒錢都看病吃藥了。日子太苦,讓你們看笑話了。”“90多歲還伺候人,我這命玍古!”崔桂英嘴里“埋怨”,手里卻不忘幫兒子掖掖被子。圖為春暖乍寒,崔桂英心疼兒子,把棉毯掖了又掖,無微不至,幾十年如一日。
足不出戶、長期躺在炕上的馬子儉、馬子春老哥倆,家里能來個客人是最高興的。
三兒子馬子儉因患類風濕腦淤血,雙腿不能曲直,只能坐在地上挪著走。
因病住院十幾天,出院后搶種玉米。崔桂英手上布滿了輸液針眼。
窗臺上,一盆有些枯黃的月季正在努力生長。崔桂英說,她喜歡花,花兒開了,會帶來春天……(如果你也被崔媽媽故事感動,如果你想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撥打愛心熱線:13933550335,與秦皇島晚報記者聯(lián)系?。?/p>